龙门石窟是中国古代石刻艺术宝库之一,位于洛阳市南郊伊河两岸的龙门山与香山上。开凿于北魏孝文帝迁都洛阳(公元494年)前后,历经东西魏、北齐、北周,到隋唐至宋等朝代又连续大规模营造达400余年之久。密布于伊水东西两山的峭壁上,南北长达1公里,共有97000余尊佛像,最大的佛像高达17.14米,最小的仅有2厘米。是中国四大石窟之一,世界文化遗产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、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。 莲花洞与老龙洞紧挨,位于龙门西山,开凿于北魏年间,莲花洞雕凿释迦牟尼佛,左右是二第子二菩萨。窟顶雕有一朵高浮雕莲花而得名。
这是释迦牟尼的游说像,即释迦牟尼外出讲经说法时的形象。二弟子是浅浮雕,左侧弟子迦叶深目高鼻,胸部筋骨突兀,手持锡杖,似一西域苦行僧,可惜其头部早年被盗,现存法国吉美博物馆。虽历经千年,袈裟,衣褶仍然富生活气息,简洁明快,得体自如。 莲花是佛教象征的名物,意为出污泥而不染。因此,佛教石窟窟顶多以莲花作为装饰,但像莲花洞窟顶这样硕大精美的高浮雕大莲花,在龙门石窟也不多见。人民大会堂的莲花顶就是依据此莲花设计而成, 莲花周围的仙女体态轻盈,细腰长裙,姿态自如。
石窟中最小的佛像,仅有2厘米高,这些高不过盈寸的小佛位于莲花洞南壁上方,生动细致,栩栩如生。据说有一千个之多。
评论